寻踪民族文学秘境,刷新你的作家名单
- 发布时间:2025-07-11 09:24:18
- |
- 作者:利州区图书馆
- |
- 阅读次数:71次
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,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之一,旨在表彰少数民族作家的杰出创作,推动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互鉴。
这些作家作品以其不可化约的文化特质与深刻的人文关怀,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生机勃勃、不可或缺的文学宝库之重要组成部分。
阅读它们,既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,也是对自身认知边界的突破,更整全地理解“我们”共同面对的人性命题与时代课题。
一同翻开书页抵达远方,沉浸于这些扎根民族土壤的叙事:从康巴藏区的百年沧桑到西南边陲的发展之路,从北疆的篝火夜谈到澜沧江畔的山寨故事……让我们共同倾听这片广袤土地上珍贵而独特的声音,让心灵走向更辽阔的疆域。
藏族女子白玛措吉,从宁静的乡村走向拉萨。都市生活渐渐改变着她的认识,也让她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回望父辈走过的路。
作者以真诚的笔触,艺术性地呈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共同经历的欢笑与泪水、坚守与变迁。
无论生活在雪山脚下还是都市之中,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对家园的眷恋,以及人与人之间那份跨越山水的理解与情谊,都一样温暖而恒久,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本书是佤族青年诗人张伟锋的最新诗集。作者以云南大地、佤山大地为精神图谱,以赤子之心感知万物,从起伏的山峦到流淌的河床,皆化作笔下灵动的意象与朴素的意境。
他的语言如溪流般清澈,又如岩石般沉厚,在轻盈与深邃间,叩问着存在,映照着灵魂,邀请我们走进词语构筑的秘境,感受那份源自边地的、独特而深沉的孤寂力量。
《康巴》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藏地小说,以恢宏的茶马古道为背景,由三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交织而成:
上部《大梦》讲述康定的大土司云登格龙在时代浪潮下的抉择;中部《悲梦》讲述了回族青年为爱远走康巴,在求同存异的漫长跋涉中,最终融入了这片土地;下部《醒梦》讲述商人尔金呷与降央土司之间,世仇如何被信仰的力量化解。
三个故事跨越百年沧桑,共同诉说着康巴这片土地独特的包容力量——它让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的心灵在此交汇、理解、共生,形成了康定独有的精神气质。作者以诗意而深情的笔触,铸就了这部康巴藏族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经典。
本书是瑶族作家光盘的中短篇小说集。作者深扎生活,紧贴人物,善于在庸常生活的褶皱里捕捉诗性的微光与人性的温度。
他笔下的人物,带着各自的棱角与故事,在平凡甚至困顿的境遇中行走、抉择。他们既是生活中独特的“一个”,其境遇与情感又能轻易唤起“我们”的共鸣。
一部扎根大地的纪实文学杰作,作者将镜头对准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村落——昭觉县支尔莫乡“悬崖村”,记录下这片土地上人们与命运抗争、寻求改变的动人历程。
这些改变,源自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,也来自各方的理解与支持。作者阿克鸠射以饱含温情的笔触,呈现了脱贫攻坚工程的真实切面,让我们看到在群山之间,希望如何被一寸寸开凿出来,生活如何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·阿斯木的长篇小说新作,故事的发生地在北疆的伊犁和南疆的和田,主人公“我”与两位翻译挚友围坐倾谈,妙语如星火迸溅,思维如激流碰撞,在酣畅的对谈间,流淌出独特的生命智慧与处世哲学。
作者以近乎原始的真诚,将精神世界的沟壑毫无保留地袒露于我们面前,仿佛邀请我们围坐在同一堆篝火旁,在他人故事的光影摇曳中,照见自身灵魂的模样。
跟随回族作家叶多多,我们走进澜沧江畔——拉祜族与汉、傣、彝、哈尼、布朗、佤等民族世代生息交错而居的土地。
作者为我们捕捉了这片土地上日常生活的肌理、文化的脉动与心灵的微光:拉祜人如何在山岭间编织自己的日子,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守护根脉,又如何在新的晨光里寻找通往山外的路。